今年4月24日,上海普陀警方成功抓获了一名涉嫌“免费消费”的嫌疑人黄某。她堪称“免费消费”的专家,在上海停留近三个月,几乎没有花费一分钱。她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需求。然而,这次她未能成功,反而自食其果,被警方带回了派出所。
在穿着方面,黄某于2月18日抵达上海时,身穿一件单薄的风衣,手持一个名牌托特包。
饮食与住宿
对于每个人而言,抵达一个陌生的城市后,解决饮食和住宿问题是首要的生存挑战。黄某在这方面也有一套自己的“零成本小技巧”。
在上海逗留的两个多月间,黄某的住宿选择主要是宾馆或洗浴中心。在这两种选项中,黄某更倾向于选择洗浴中心作为居所。
在没有访问洗浴中心或无人邀请黄某共进晚餐的情况下,他依赖外卖来满足每日三餐的需求。一旦收到外卖,黄某立刻变成了一位挑剔的评论家,对菜品提出各种批评:“菜肴糊了”“存在异物”“鸡肉上的羽毛未清理干净”等等。由于商家担心收到差评,不得不接受退款。
据研究显示,黄某在上海逗留的逾两个月期间,未曾使用过公共交通工具,其出行方式完全依赖于打车服务。然而,大家普遍知晓,打车软件的操作规范要求乘客在完成前一笔订单后,才可启动下一笔订单。那么,黄某又是如何想出这种“零元乘车小窍门”的呢?
在黄某的短信收件箱中,充斥着来自不同打车平台的催款提醒。每次行程完成后,她总是以各种借口对司机提出投诉。
美容服务争议
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后,黄某开始关注美容服务项目。在此消费纠纷中,黄某在完成美睫服务后声称眼部不适,要求店家退还费用。
店家表示,若黄某对美睫效果不满意,可以提供调整服务,但黄某拒绝了这个提议。店家还提出可以免费为黄某卸除睫毛,但前提是黄某需支付之前支付的服务费299元。黄某既不同意让店家卸睫毛,也拒绝支付这笔费用。
最终,店家决定放弃收取服务费,并帮黄某卸除了新种的睫毛。
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在被普陀警方逮捕后,黄某才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并试图通过讨好民警来转移话题。
至于黄某是如何开始进行所谓的“薅羊毛”行为的,她透露,她的第一次“薅羊毛”经历是在住宿时发现房间内有虫子,结果宾馆不仅免除了房费,还赠送了她一张卡。这次经历让她尝到了甜头,随后便走上了恶意索赔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