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航行集装箱海船“智飞”号。
7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着重提出了“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会议提出,必须增强海洋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并培养一批海洋科技领域的领军企业以及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中小企业。
目前,我国的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国际海运量几乎占全球的1/3。在特种船舶建造、自动化码头、智能航运以及深远海探测等领域,航海科技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航海事业的飞跃。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航海科技的应用场景,体会其强大的推动力。
大型邮轮,航海强国的象征
航海科技的进步是航运强国的一个显著标志。在理论模型创新、航海装备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我国航海科技近年来实现了系统性突破,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船舶设计、动力系统、港口管理、导航通信和安全保障等领域。
回顾航海史,创新始终贯穿其中。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明代郑和利用“牵星术”实现跨洋航行,再到远洋气象导航技术的持续提升,航海需求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了多点突破,为我国航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能航行,海上自动驾驶
在数字化时代,未来航运的智慧图景正在逐渐展开——
在海上,我国首艘智能航行集装箱海船“智飞”号,集辅助驾驶和自主航行于一体,能稳定完成运输任务;在港口,远控桥吊自动装卸、无人集卡穿梭,大幅提高了装卸效率并降低了人力成本;在航道,新型船桥防撞装置和智能防控系统降低了船舶与桥梁碰撞的风险……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航运业的深度融合,智慧航运场景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总体来看,我国的智能航运正从单点创新迅速转向系统集成,并不断拓展和完善。
零碳码头,绿电自给自足
绿色航运对航海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能源结构转型、新能源船舶技术、绿色基础设施升级等方面持续创新和变革。
在绿色船舶技术方面,重点发展LNG、甲醇、氨等替代燃料船舶技术;在船舶能效技术方面,重点发展船舶能效优化技术;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方面,建立船舶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体系,为航运业的低碳转型提供支持;在绿色港口技术方面,重点发展绿色港口建设技术,目标是到2030年,全国主要港口基本实现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