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上空警报频传,核设施紧急情况
2025年6月,德黑兰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宁静生活被连续不断的空袭警报声所打破。
对于这座城市的数百万居民来说,这已是他们连续第11天在恐惧和焦虑中度过。
原本宁静的天空不再呈现蔚蓝,取而代之的是战斗机轰鸣声和爆炸火光所映照出的危险灰红色。
6月23日,冲突的强度攀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色列国防军的战斗机集群以空前的规模和密度,对伊朗首都及其周边的关键区域实施了集中轰炸。
在不到两小时的激烈空袭中,超过一百枚精确制导炸弹如同密集的雨点般,猛烈地打击了德黑兰的目标。
即便位于市中心的伊朗红新月会总部也未能逃脱这场战火的摧残。
与此同时,位于库姆省的福尔多核设施,作为伊朗国家核技术的自豪象征,遭受了第二次强烈的空袭。
为了抵御空袭,福尔多核设施被精心设计在深山之中,配备了坚固的物理防护措施。
敌方的钻地炸弹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爆炸的威力使得整座山体震动不已,设施内部受损的程度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
以色列国防部的目标十分清晰,即通过精确的外科手术式打击,全面削弱伊朗的军事力量和反击能力。
在该日,伊朗的六座关键机场,包括西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机场,均遭受了袭击。
跑道因特种弹药的爆炸而出现多处难以快速修复的巨大坑洞,机库、雷达站和指挥中心在爆炸冲击下被夷为平地。
以色列国防部的发言人以一种显而易见的自豪情绪,向全球公布,在最近的空袭行动中,以色列空军已使伊朗的空中力量基本失去了有效还击的能力。
尽管德黑兰方面零星地发起了一些防空火力以进行拦截,但在面对敌方强大的电子干扰和压倒性的空中优势时,这些抵抗显得微不足道。
美国在以色列与伊朗冲突中的立场转变
加剧紧张局势的是,长期以来作为以色列坚定支持者的美国,于22日揭去了“调解”的假象,转而采取了直接的军事干预措施。
美国军队动用了其最尖端的隐形战略轰炸机,对伊朗的三个核设施实施了空袭。
此举立即将冲突的性质转变为根本性的变化,将原本的区域冲突升级为涉及大国的直接军事对抗。
消息一经公布,国际舆论顿时陷入轩然大波。众多军事专家普遍预测,美国的这一举措不仅不能平息事态,反而可能加剧冲突,使得全面失控的风险大幅上升,其连锁反应的后果难以预料。
不出所料,仅隔一日,位于叙利亚的美军军事基地便遭遇了来历不明的袭击。在这本就紧张的中东局势中,又增添了一枚充满爆炸性的棋子。
在伊朗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之际,伊朗高层表现出坚定的立场。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国家电视台发表了一篇言辞激烈的演讲,强调以色列的侵略行为是“一个严重且不可宽恕的错误”,并明确指出该政权必须承担后果,且惩罚即将到来。
此次演讲不仅旨在安抚国内民众情绪,更是向全球发出伊朗决不屈服的强烈信号。
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萨维少将的言论更为强硬且带有强烈的攻击性。他明确表示,鉴于美国对伊朗主权的明显挑衅,伊朗军队将不再受到任何限制,将毫无顾忌地对美国在中东的军事设施和利益实施反击。
在军事与外交领域,伊朗利用了其有限的牌面。
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在多国论坛上,对美以的攻击行为进行了强烈指责,指出这些行为公然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核心原则,严重扰乱了现有的国际秩序,并可能对区域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伊朗方面重申了警告,若针对其核设施的攻击行动持续,伊朗将不惜采取极端手段,即封锁全球关键石油运输要道——霍尔木兹海峡。
此次威胁直接引发了全球能源市场的紧张情绪,国际油价随即大幅上涨。
随后,伊朗议会议长对外宣布,议会正在紧急讨论一项法案,该法案旨在授权政府完全中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在强硬立场的背后,是伊朗防空系统严重受损的严峻状况。
一波又一波的空袭,犹如无情打击,狠狠地击中了伊朗的尊严。
面对空防体系的连续重创,伊朗军方似乎正在对空军的发展战略进行深刻反思。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伊朗已决定放弃与俄罗斯长期洽谈的苏-35S战斗机采购协议,转而寻求从我国大批量购买歼-10CE“猛龙”战斗机,计划一次性引进40架。
这则信息乍听之下似乎合乎情理。俄罗斯正深陷于乌克兰冲突之中,其军事工业生产能力本身就十分紧张,能否按时交付高质量的苏-35S战斗机,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此外,面对美以联手的打压,伊朗迫切需要的是能够快速投入战斗、且性能先进足以应对紧急情况的装备。
我国的歼-10CE战斗机,自2021年起正式进入国际市场,是一款第四代半中型战斗机。这款战斗机声名鹊起,尤其是2025年5月7日印巴空战中,其出色的表现使其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成为了焦点产品。
在那场冷战结束后的全球最大规模、技术领先的空中较量中,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操控我国提供的歼-10CE战斗机,对垒数量上占优的印度空军集群。
在这场激战中,歼-10CE凭借其先进的主动相控阵雷达(AESA)、卓越的电子战能力,以及配备的霹雳-15远程空对空导弹和霹雳-10近距离空对空导弹,实现了令人瞩目的战斗成就。
依据巴方在战后公开的资料,歼-10CE编队在冲突中成功击毁了3架由法国引进的“阵风”战斗机、1架米格-29和1架苏-30MKI重型战斗机。
这一成就标志着歼-10系列战斗机在实战中的初次胜利,同时也粉碎了西方战斗机在四代半技术领域的不可战胜论。特别是“阵风”战斗机,尽管配备了先进的雷达和导弹系统,但在与歼-10CE的较量中仍遭败绩,这一事实充分展现了“猛龙”在整体对抗中的出色表现。
我国是否会对伊朗出口这批战斗机,涉及的考量因素远比伊朗的购买意愿更为复杂。
首先,这一交易将不可避免地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向伊朗提供如此先进的进攻性武器系统,无疑会打破中东地区原本就脆弱的军事平衡。
这将对我们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国的外交关系构成重大挑战。
这些国家作为我国关键的能源协作伙伴,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关键角色。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伊朗,若冒险得罪整个阿拉伯世界,从战略层面考虑,其合理性确实值得深思,需谨慎评估。
再者,即便我们愿意出售,仅40架歼-10CE战斗机也无法彻底解决伊朗面临的空中防御难题。
当代空战是体系间的较量,而非单一先进武器的较量。
以色列空军之所以在中东地区如鱼得水,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拥有F-35I这样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关键在于它建立了一个以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无人侦察机、地面预警雷达以及高效指挥中心为支撑的,全面且高度信息化的作战体系。
在当前系统中,每架F-35I均作为信息节点存在,能够与后方预警机、地面雷达站以及卫星进行实时数据链路的交流,实现“先于敌人发现,先于敌人开火”的能力。
与此相对,伊朗现行的防空系统主要由俄罗斯和本国生产的装备组成,其技术规格和数据链协议与我们装备的完全不一致。
若仅引进了40架歼-10CE战斗机,而未能为其配备相应的“力量倍增器”,包括空警-500预警机、完备的地面引导雷达网络以及连接所有作战单元的数据链系统,那么这些歼-10CE的作战效能将显著降低。
届时,它们将如同失去狼群的孤狼,在遭遇以色列空军体系化的“围猎”时,或许无法充分施展其战斗力,甚至可能重蹈先辈们的覆辙。
从伊朗自身的视角出发,构建一个完整的“中式”空战体系所遭遇的挑战同样不容小觑。
最明显的挑战在于资金问题。以歼-10CE为例,其单价已达到数千万美元,若采购40架飞机,所需资金将是一笔庞大的开销。
此外,还需考虑配套的弹药、备件、人员培训、地面保障设施,以及更为昂贵的预警机和雷达系统,整个项目的总成本将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
面对持续的经济严厉制裁,以及近期战争的严重破坏,伊朗国力不足以独立负担这笔庞大的开支。
巴基斯坦成功引进歼-10CE战斗机,得益于其独特的“资金援助”途径,而伊朗显然无法享受这样的待遇。
同时,伊朗在武器采购领域也颇受争议,其以“价高求质”著称,常常希望以较低成本实现高目标。
在谈判过程中,他们频繁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例如索要全面的技术转让,或者采取极端严格的支付条件,这令我国及众多军工企业倍感困扰。这种采购模式,也为双方的合作前景增添了一层不确定的阴霾。
因此,从整体情况来看,伊朗计划引进40架歼-10CE的交易,表面看似前景光明,实则困难重重,几乎成为一项难以实现的挑战。